普吉島
普吉島位于印度洋安達曼海東北部,離泰國首都曼谷867公里,是泰國境內唯一受封為省級地位的島嶼。有深遠的歷史和文化,被譽為安達曼海的明珠,500多年前是錫礦基地,現在是泰國主要的旅游勝地,人口175萬(2004年)。主要農產品有橡膠、椰子、腰果和菠蘿,此外在普吉島的東面和南岸有養蝦場和人工珍珠養殖場,但旅游業仍是普吉島的第一收入來源。普吉島與泰國南部安達曼海岸由橋梁相連。位于北緯7'45"-8'15"和東經98'15"-98'40"之間。普吉島周圍有39個小島,都歸屬普吉鎮行政管理,涵蓋570平方公里。普吉島有70%為山區,除市區外,島上到處都是綠樹成蔭的小山崗,最高的山是海拔529米的Mai Toa Sip Song,處于Tambon Patong,Kathu區交界地。其余的平地主要位于中部和南部。早在公元前1世紀此地就有人居住。它曾先后是各種泰人邦的一部分,約16世紀時并入阿瑜陀耶(Ayutthaya)王國。18世紀后大批華人涌入,島上民族眾多,有泰族、華族、馬來族和黎族等。馬來人將普吉島稱作薩朗角,該島也常被稱作童卡(Tongka)、均克錫蘭(Junk Ceylon)和瓊薩蘭(Jonsalam)。
據考證,自遠古時期起,一些部落已經開始遷移到泰國南部并逐漸適應當地的環境從而定居下來。時至今日,這些先祖們的歷史仍就吸引著一批批的考古學家們為之付出他們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
根據對一些從洞穴中發現的稻米樣本的研究推測,泰國的文明可能會被追溯的公元前6800年。1960年的對于青銅兵器和青銅工具的發現,讓泰國古文明脫離石器社會的時代得以改寫,而且這一足以顛覆歷史的發現讓人們重新審視銅器和青銅器技術起源于中東的傳統理論。據推算,在 “Ban Chiang”(泰國一考古發掘地名)發現的青銅器可能會比已知的中東技術還要早幾百年。是哪些部落的人們開創了這一偉大而先進的文明成為眾人爭論的焦點。
普吉島以其純凈的白色細的沙和石灰礁巖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造訪。泰國由于本身沒有臺風與巨浪的威脅,普吉島這個地方更是風和日麗,加上面積不是很大,外圍更有大小島嶼十幾個,每一個島嶼更是各有特色地美麗。
重慶海外旅行社:http://www.702399.com/